中国科商网
如何防范小儿鼻出血?
发布日期: 2021-07-14 16:49:16 来源: 南方日报

小孩流鼻血的情况十分常见,不少家长看到后会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让小朋友仰头,有时还会在鼻子里塞入纸巾。

对此,清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翠芳提醒,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不仅达不到止血的效果,还容易让孩子发生呛咳,血液积存过多甚至可能会引起窒息。

鼻出血原因多

“儿童、青少年鼻出血部位多位于鼻中隔前下方。”陈翠芳介绍,鼻腔粘膜下的血管丰富,尤其在鼻腔前部易出血区供血极为丰富,而这个部位的粘膜下血管既表浅、又密集,交叉成网状,一旦有某种原因的刺激,就容易破裂出血。

导致儿童鼻出血的原因有很多,较为常见的有炎症、外伤、鼻腔异物等。

“大力擤鼻或手抠鼻孔这样的动作也很容易引发出血。”陈翠芳说,天气干燥时,鼻粘膜容易形成鼻痂,有的小朋友习惯大力擤鼻或手抠鼻孔,容易损伤鼻粘膜导致出血。

当孩子感冒、发烧时鼻腔也可能引发感染,出现流鼻血的状况。此外,鼻腔血管瘤、鼻中隔疾病、鼻咽部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引起鼻出血。

幼儿时期是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他们有时会把拿在手上的玩具、纸巾、食物等塞进鼻腔,刺激鼻粘膜导致出血。陈翠芳提醒,要特别注意玩具所使用的纽扣电池。纽扣电池内含重金属,腐蚀性强,一旦在鼻腔发生泄漏,可严重损伤鼻腔黏膜,引起黏膜糜烂,甚至鼻中隔穿孔。如果意外吞入消化道,则会灼伤食道,导致消化道穿孔。所以家长发现患儿单侧鼻塞、鼻出血,或者鼻腔有臭味时,要高度警惕鼻腔异物。

“有些小朋友挑食、偏食、不吃青菜等,也可能因维生素缺乏而致鼻出血。”陈翠芳说。

不要仰头要低头

鼻出血有可能是单侧出血,亦可能是双侧出血,表现为反复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有时出血量少,仅仅为鼻涕、鼻痂带血,大量出血时可达数百毫升。

“如果是大量出血,应立即止血。”陈翠芳介绍,第一时间应压迫止血,建议让小孩处于坐位或半卧位,保持低头。家长或者患儿本人用拇指和食指紧捏两侧鼻翼约10到20分钟,同时用冰袋或湿毛巾冷敷前额及颈部,或用冷水及冰水漱口,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止血后,可以在家观察;若持续出血,须马上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陈翠芳表示,当小儿发生鼻出血时,不少家长第一反应是先仰起头,觉得这样就可以不再流血,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鼻腔和口腔以及咽喉、耳道都是相通的,仰头会让血液逆流到口腔和咽喉,小儿很可能会被呛咳甚至可引起窒息。

“还有的家长会让孩子吞咽血液。”陈翠芳说,咽下血液不但不利于观察出血量,血液流入食管和肠胃还会引发恶心、呕吐。

鼻出血时勿塞卫生纸。因为小儿鼻黏膜娇嫩,如果用卫生纸用力填压,鼻腔黏膜有可能受到二次损伤。此外,如果凝血块已经形成,在取出卫生纸时,难免会受到牵连,导致再次出血。

另外,卫生纸并不是无菌的,填塞过久还可能导致局部感染。如果出血量大,需要填塞,也应使用专业的无菌棉球。

如果是长期、反复、少量出血,则应当积极寻找病因。陈翠芳介绍,可以通过前鼻镜检查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有无扩张的静脉丛,黏膜是否糜烂,鼻中隔有无穿孔等;鼻内镜则可以观察到前鼻镜看不到的鼻腔后段。还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判断患儿有无贫血、凝血功能是否正常等。

保持鼻粘膜湿润

如何防范小儿鼻出血?陈翠芳介绍,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家庭应备有生理性盐水喷鼻子,保持小朋友鼻粘膜湿润,必要时可在鼻腔内均匀地涂抹眼药膏,以滋润鼻粘膜,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减少剧烈活动,避免鼻外伤。小儿鼻出血除了鼻腔局部炎症所致以外,剧烈活动也会使鼻黏膜血管扩张,或者导致鼻腔发痒。小儿挖鼻腔容易引起鼻出血,除了避免剧烈运动之外,还要纠正挖鼻、揉鼻等不良习惯。注意叮嘱小儿不要将异物塞进鼻腔,预防鼻腔异物伤害。

纠正小儿偏食的习惯。家长应合理科学地安排饮食,让小朋友多喝水、多吃蔬菜,少吃煎炸肥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