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广州市在47个大型货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设置大型车右转内轮差警示区
发布日期: 2021-11-24 10:53:13 来源: 大洋网

非机动车灵活方便,是群众短途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但不少市民也反映在广州骑行非机动车时常面临“无路可走”。今年3月1日起,广州市全面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专项行动,将摩电治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并有计划推动慢行系统的建设完善。

记者从市公安交警部门独家获悉,根据路口的非机动车流量情况,广州在全市推广非机动车通道的设置,目前已设置非机动车通道的路口达212处,其中中心城区105处,新六区97处。同时,广州交警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共建共治机制,强化对重点路段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秩序管控,全面提升交通综合治理水平。截至10月底,全市重点路口交通总体守法率为92.9%,摩电头盔总体佩戴率为82.4%。

已改造99.3公里非机动车道

作为珠江新城内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马场路南起临江大道、北至黄埔大道西,平常上下班高峰期以及用餐高峰期交通繁忙,不少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穿梭其间。

今年11月初,马场路划设非机动车道并增加了隔离护栏,这一变化让周边一些上班族开心不已。“不下雨的话,我上班都是坐地铁5号线到潭村站,然后骑共享单车沿着马场路到黄埔大道西的公司。”市民黄小姐说,“之前我骑单车不太敢上马路,总是担心后面有机动车撞上来,所以都是选择在人行道上骑行,有时行人多,为了避免磕碰,骑起来得格外小心。现在有了专属通道,骑单车感觉会比较顺畅。”

广州交警秩序设施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近1.6公里长的马场路为例,考虑到该路段非机动车的出行需求,通过机动车道瘦身,拓宽非机动车道,并在关键位置增设机非隔离护栏,有效分离机非交通。

海珠区工业大道南田-昌岗路段今年也增设了2公里非机动车道和机非隔离护栏。对此,家住沙渡路的居民曾先生说,“设置机非隔离护栏后,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抢道的现象好转了不少,对行人来说也安全多了。”

据了解,广州正逐步推进慢行系统建设,一方面在新建道路时同步开展非机动车道建设,另一方面在保证人行道宽度和车行道最小宽度的前提下,采取对车道瘦身、压缩部分绿化带等方式有序推进既有道路的非机动车道设置工作。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全市交通秩序大整治的推动下以及市交通运输局、各区政府大力配合下,广州市已改造99.3公里非机动车道,新建机非隔离栏87.3公里,有效地分离机非交通,同时也有效地消除了交通安全风险。

20个路口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

随着广州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等增长迅速,随之而来的是过饱和交通流产生的拥堵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规范慢行系统中的非机动车行驶秩序,广州交警前期已实施部分路口的非机动车通道设置,连通相关路段非机动车道。这些路口专门划设了“人车分离”斑马线,供非机动车道行驶的过街通道成“回”字形。

今年初,广州开始尝试在上述路口设置非机动车信号灯指示非机动车通行。“交警部门初期在天河区、荔湾区共设置了8个点位进行试点。”秩序设施大队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逐步完善非机动车路口通行指示建设,目前已在20个路口设置了非机动车信号灯。接下来,交警部门将根据不同的区域路段选点试验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判,并视情逐步在全市推广。

以环市西路西湾路口为例,在调整前,由于路口较大且临近地铁站,非机动车驾驶人基于通行便利的驱使,在通过路口时通行路径离散,常常与机动车、行人发生抢道冲突。在过街斑马线一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信号灯后,相关交叉干扰现象减少了。

“非机动车信号灯原则上与同方向机动车信号灯同步,但也会根据路口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因此,非机动车驾驶人需留意路口信号灯的指示。”广州交警提醒,非机动车驾驶人在通过设有非机动车信号灯的路口时,要根据非机动车信号灯的指示通行,可在非机动车道骑行,但过斑马线须下车推行,行人则根据行人过街信号灯指示走斑马线过马路,做到各行其道。

精细化管理:路口划设待行区、右转弯警示区

遇红灯车辆排队等候时,非机动车随意越线停在机动车前方或侧面,不但容易导致交通拥堵,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怎样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等候秩序,提高市区道路通行效率?

“为了解决非机动车进入路口后等待过街时停留空间不明确的问题,交警部门之前已在中山教育、中山起义、康王西华、机场乐嘉、中山越秀等路口试点设置了专门的非机动车通行等待区。”广州交警介绍,在一些条件成熟的路口,通过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待行区,统一规范非机动车等候交通信号灯的停车秩序,不仅能提高高峰时段车辆通行效率,同时还可减少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空间冲突,保证交通安全。

今年以来,广州在一些车流量较多的交叉路口,相继增设了“非机动车待行区”:在广州大道北南往北方向伍仙桥路口,最右侧非机动车道临近停止线的位置用白色标线划设了“待行区”;在番禺大道迎星路交汇路口,斑马线的前方划设了“非机动车等候区”;在从化区青云路蓝田路路口,机动车停止线与斑马线之间划设了彩色的“摩电车待行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广州还在国省道公路试点推广“右转弯警示区”,提醒大型机动车通行时谨慎驾驶,同时也提醒行人和非机动车注意安全。目前,广州市在47个大型货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设置大型车右转内轮差警示区。

“以G106鹤龙七路和S267方华公路交叉路口为例,该路口承受白云区人和镇内以及过境较大的交通压力,现状交通构成中大型车和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较多。”广州交警介绍,由于存在大型车右转“内轮差”安全隐患,交警部门对交叉口西、南、北三个进口道的右转车道设置“右转弯警示区”,并完善标志标线。“我们还在警示区的附近提前设置了非机动车警示标志,提醒骑行者过街时注意。”

优化完善交通设施出行环境更安全

近期,中山大道(车陂站-东圃站)路段经过压缩机动车道,拓宽非机动车道,使非机动车道从现状宽度2.5米拓宽到4.6米,通行能力提升了51%。同时,针对非机动车道不连续的问题,完善非机动车道并设置机非隔离护栏,有效降低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提高道路安全性。

这是广州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双微改造”(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的一个缩影。交通出行与市民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而交通设施是否完善,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广州交警持续开展全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调研、排查、完善工作,并发挥双微改造“动作小、成本低、见效快、易于推广”的优势,优化提升路口、路段通行秩序和通行能力。

广州交警介绍,“从2020年开始,我们针对性制定优化方案,探索交通治理新思路,利用无人机参与设施优化工作,通过无人机拍摄获取高清路口现状图,方案的设定比以往的设计示意图更全面、更生动,方案的商讨更加清晰易懂。”

不仅如此,广州交警在“双微改造”过程中,还充分利用无人机航拍和监测流量、交通仿真、互联网+大数据、新型标线等新技术辅助研究,从而实现“保障交通安全、规范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今年以来,全市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数和亡人数都同比下降,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交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广州交警透露,下一步广州将继续推进非机动车道改造建设,积极推进机非隔离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