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视讯!教育孩子“打回去”合适吗
发布日期: 2022-09-16 15:47:1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

原标题:教育孩子“打回去”合适吗

据长沙广播电视台政法频道报道,9月12日,在广西南宁一户家庭中,弟弟打正在吃饭的姐姐,孩子爸爸就让姐姐打回去,并说以后别人打你要打回去,哪怕是弟弟。弟弟被打后觉得很委屈,号啕大哭,孩子爸爸同时教育弟弟:不能随便打人。孩子母亲认为,小时候自己弟弟动手打自己,爸妈都不让还手,心理就有阴影。现在自己当父母,得公平对待孩子。

“孩子被人打要不要打回去”是个经典的家庭教育话题。一般人认为小孩子打人是因为不懂事,淘气和缺乏教养,但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显示,1岁的孩子打人,并不一定是攻击性的行为。有专家表示,3岁以前的婴幼儿,大部分打人动机都不是故意的。特别是1岁左右孩子的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技能进入新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会有意识地利用身体动作观察和探索周边事物。如孩子自我防卫时、希望引起别人注意时、情绪不佳时、经常看到家长打人时,因为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就会通过“打”这一方式表达感受。但在孩子的世界中,不知道这是“打”的意思,也不知道该行为会对别人造成怎样的伤害。

如果孩子是因为正当需求没有被满足而打人,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纠正孩子的行为后满足其需求;如果孩子是因为情绪不佳而打人,家长要及时制止,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发泄情绪,并在孩子做出正确行为时予以表扬;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要出现打家人尤其是打孩子的行为,避免孩子模仿。

《中国青年报》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被打了,36.8%的受访家长认为应该打回去,30.8%的受访家长认为不应该,32.4%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好说。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被打时应该还回去,主要是担心孩子吃亏。但除了必要的正当防卫之外,在孩子们之间产生一些小摩擦或冲突时,家长要教孩子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

现实中,就有父亲为了制止4个月大孩子哭闹,掌掴孩子导致其死亡,最后获刑的新闻,让人看后心痛不已。新闻中姐姐还击的对象是1岁的弟弟,一不小心就容易对弟弟的身体造成伤害。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长要教育孩子在被人欺负后,首先学会保护自身安全,并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而不要盲目还击。如果还击的对象在年龄、力气、身高等方面比自己更有优势,盲目还击就是“以卵击石”,甚至会对自己造成二次伤害。

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全社会不仅要加强对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宣传,家长、学校也应该主动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防止并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暴力倾向,教育孩子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

李华锡 


关键词: 自我保护 选择合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