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2幼小科学衔接分析报告
中国教育报记者 赵彩侠 田玉 纪秀君
(资料图)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后,各地陆续制定幼小科学衔接实施方案,遴选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坚持尊重儿童发展特点,集中破解衔接难点,分阶段、多途径推进幼小科学衔接落地落实。
2022年9月,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全面铺开,时至今日,各地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我们分析了全国多个地区的典型做法,尝试从政策与理念、幼小课程、联合教研、家园校共育四个方面对幼小科学衔接进行梳理,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政策先行:完善科学衔接机制
改革,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试点园(校)的共同努力下,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和各地的实施方案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幼小科学衔接的机制正在不断完善。
关键词:试点示范,分层推进
幼小衔接工作推进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举措,尝试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机制。一部分园(校)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努力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衔接经验。
太原市教育局按照《太原市幼小科学衔接实施方案》要求,遴选27所优质园(校)作为试点园(校),采取“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以省级试验区为研究共同体,推动区域内园(校)将方案落地,积极做好入学准备及入学适应教育。
行政推动,教研统筹,集团化推进,园校执行。四川天府新区以教育集团为单位,逐步探索建立了纵向衔接联动消除壁垒、横向协同互助共享的“纵横联动机制”。
以天府中学教育集团为例,集团内联合16所幼儿园、6所小学共同建立“幼小衔接项目中心”,并构建“三层三推进”工作机制,通过园长与校长、业务园长与一年级级部主任、幼儿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层层对接,开展活动便利起来,园校双方也“热络”起来。
尽管各地都有些典型做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各省制定的幼小衔接实施方案仍不免存在同质化现象。各地应在贯彻《指导意见》精神的同时,结合地方特点和发展实际加以落实,及时且适时地对政策文件进行调整和补充,提升幼小科学衔接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关键词:尊重规律,儿童为本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各地充分认识到,儿童发展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可持续性,要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在幼小过渡过程中,我们采用谈心、绘画、讲述等适合儿童的方式,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世界和诉求。”山东省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郭玉村说,“很多孩子经常对父母说,希望幼儿园的学习生活,能像平常和小伙伴玩耍一样轻松自由,这表达的就是保教活动游戏化的需求。”为此,该园教师与幼儿共同打造属于孩子们的“润禾游戏场”,孩子们得以在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做好入学准备。
在合肥市的幼小衔接实践中,受庐阳实验幼儿园启发,庐阳实验小学转变一年级新生的作业形式,从抄写到绘画,让孩子记录班级发生的事,引导孩子发现小学生活的精彩。庐阳实验小学教师凌菲虹从幼儿园教师身上习得了个体式观察法,“真正蹲下身来,和孩子平等对话,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他们。”
下一步,各地应将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强化动态监管和综合治理,明确评价要点和处罚措施,加大对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对幼小衔接推进成果进行全面抽检验收,以检查促规范,以督导促提升。
丰富课程:寻求育人载体变革
幼小衔接最终要落实在育人载体——课程的改变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在各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课程变革始终是核心举措。
关键词:环境互融,消除陌生体验
学期初,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雄州分校的师生们惊喜地发现,校园里多了5条“彩虹道”。印有太阳、向日葵、星星、四叶草等卡通图案的小路,从校门开始,一直延伸至一年级5间教室的门口。为降低一年级新生对学习环境的陌生度,六合区在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中,明确各小学要借鉴幼儿园环境布置,适度调整一年级班级环境和周边活动环境。
与南京市六合区类似,在温州市鹿城区,小学也主动衔接幼儿园环境,创设更多自主学习、游戏的空间场地,如改变桌椅位置、创设游戏区域、阅读区域、操作区域等。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明确提出,要创设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少小学已经做到了环境上的主动衔接,但江苏省丹阳市的做法更进一步。该市出台了《课程空间建设操作指南》,引导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创建安全、融合、开放的多元互动空间。一是班级空间突出自主合作。幼儿园在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的基础上,支持儿童自主参与创设与小学相衔接的各类环境,如增设“班级公约”“我是值日生”等。小学打破“排排坐”的桌椅布局,按合作小组编排座位,开发儿童专属的学习角落。二是公共空间突出探索体验。幼儿园利用专用活动室、门厅、廊道等,增设“小学生体验馆”“心情日记墙”等成长体验的弹性空间。小学依靠走廊过道以及楼房周边环境,围绕课程目标科学设置综合主题区域。三是户外空间突出实践成长。幼儿园通过增设“流动服务站”“儿童工作室”等多元化的户外实践中心,增强幼儿任务意识、自我服务意识。小学因地制宜,打造低年级学生户外学习场所,开辟种植园、运动场、饲养园等,将课程目标有机融入学习场所。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搭建过渡阶梯
一年级孩子上课乱跑,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理解课堂知识……这是不少一年级教师的困惑。孩子虽进入小学,但熟悉的仍是幼儿园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实现从游戏活动向课堂教学转变,必须调整小学教学方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也明确提出,合理设置小学一、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基于此,在各地的幼小衔接方案中,小学一年级采用游戏化教学是普遍做法。
在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王笑梅看来,游戏是儿童的“精神植被”,学生的学习要游戏化、情境化、综合化。比如语文学科,教师可运用绘本讲述、情境识字、故事吟唱等方式引导儿童在情境中识字、阅读、思考、表达。
在福建省,小学借鉴幼儿园课程组织和实施方式,积极探索项目式、主题式教学模式,强调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比如,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2015年起就开发实施了一年级新生“小幼衔接”校本系列课程,主要采取观察发现、社会交往、动手操作、角色体验等方式进行,每个学科教师会将与主题教育相关的学科内容植入活动。
关键词:多元化衔接课程,建立积极入学体验
《指导意见》强调,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落实在实践中,不少幼儿园与小学开设了多元化的衔接课程与活动。这些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系统的积极入学体验。
比如,在合肥市蜀山区,西园新村小学将整个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入学适应课程围绕四个适应,设置以游戏、探究、体验为活动方式的适应课,课时长短结合、灵活多样,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一年级新生,丹阳市实验小学安排了16课时的适应性课程,包括认识校园、午间就餐、课间如厕等。还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了专门的游戏和教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资源包。比如教孩子认识汉字时,教师会做一些绘有偏旁、部首的积木,让孩子自己摆一摆、拼一拼。
除了一些幼儿园与小学自主开发衔接课程,还有些地区从区域层面发力,整体构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课程。
比如,郑州市郑东新区改进学段课程,幼儿园通过主题活动课程建构大班幼小衔接系列课程资源;小学建构“成长桥”过渡性活动课程。
威海市历经两年时间,研制出了幼小衔接“融+课程”,包括幼儿园以小班为起点融入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入学准备课程,和小学一、二年级融合国家学科课程、生活活动课程、主题课程的入学适应课程两部分。每部分又包括身心准备(适应)、生活准备(适应)、社会准备(适应)和学习准备(适应)四方面内容,真正打通了幼小衔接的“堵点”与“难点”。
关键词:弱化考试,聚焦对儿童的理解
《指导要点》明确提出,改革一年级教学评价方式,重点聚焦教师是否熟知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课程实施是否能有效帮助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基于此,不少地方在一年级教学评价方面也做出改革,普遍弱化了考试,评价方式强调趣味性。比如,在评价学习成绩时,南通市通州区许多小学将第一学期设为“过渡环节”,弱化学科考试,改为“绿色评价”。通过朗读、趣味数学、知识问答、智力闯关等游艺项目,考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等。
铜仁市碧江区除了建立儿童学习与成长档案,改革传统考试模式,还通过“个性学生入学准备(适应)登记”和“个性学生入学准备(适应)定期排查”等方式,建立“一生一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心理辅导、咨询等,帮助个体差异儿童逐渐克服生理、心理障碍,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
上海则是从2016年就开始全面推行小学“等第制”评价,淡化具体分数,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展开,以A、B、C、D或者“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等方式来评价儿童。
联合教研:协同破解衔接难点
幼小衔接的核心难点在于,两个学段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要破解这一核心问题,必须通过幼儿园与小学联合教研实现。《指导意见》强调,联合教研要实现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
关键词:师师结对,互换课堂
在幼小衔接中,个别幼儿对入学存在惧怕心理。如何拉近幼儿与小学教师的距离,进而让幼儿爱上小学教师,爱上小学生活?
郑州市郑东新区探索出“双师制”教研模式。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一对一或二对一结对研修。双师协同上课,实验园(校)一个月进行一次线下主题课例研修。同时,创新开展家园校社区四位一体联合教研,邀请社区内所有幼儿园及小学低学段教师和家长、高校教育学院教授共同参与。
每年的5月和6月,是四川天府新区元音小学与元音幼儿园共同开展的“跟岗月”。其间,幼儿园教师带着幼儿“探秘”小学校园、小学教师在幼儿园全日制跟岗,在这样的“互换课堂”沉浸式体验中,双方教师慢慢发现不同学段真正的差异。
“从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来看,小学阶段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幼儿园实行的是课程游戏化。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看,进入小学后还应适当保留游戏化教学形式,在创造性游戏、规则游戏中实现幼小渐进式、缓坡度衔接。”这是济南市纬二路幼儿园和纬二路小学,两个学段的班主任老师一一结对,彼此走进对方课堂后达成的共识。这些共识很好地解释了幼儿园与小学互换课堂的意义与价值,即增进了理解,实现了学段互通。
关键词:教研共同体,搭建交流平台
联合教研需要幼儿园与小学通力合作,形成共同体。《江苏省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实现联合教研的可行策略,即各地成立由1名小学教研员和1名学前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联合教研小组要主动搭建区域交流平台,组织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实践中,不少地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联合教研共同体。比如,南通市通州区形成了区、片、学校三级教研机制。其中,区级层面由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牵头,教师发展中心小学及幼教教研员、各教育督导组小学及幼教教学辅导员、部分小学及幼教名优教师组成联合教研组,负责全区幼小衔接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各教育督导组牵头的片级教研组负责本区域幼小衔接的各项教研工作。各结对小学、幼儿园成立的校际联合教研组则通过校际、园际的互相听课、评课、联合审议等活动,实现研修的有效衔接。
在寿光市圣城街道教育学区,幼儿园就近结成研学共同体,探索出园内独立教研、园际区域教研、幼小联合教研的“三位一体”教研体系。
铜仁市碧江区则将全区划分为8个幼小衔接教研责任区,形成全区全覆盖的8张辐射网,建成8个幼儿园与小学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同时,1个片区签约1名高校专家,共聘任8名高校专家长期、持续指导片区幼小衔接工作。
联合教研搭建起了幼小交流的平台,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在实践中也发现,尽管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在各自关于幼小衔接的实施方案中,都提出了提升教师实施幼小衔接能力的措施,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部分地区幼小联合教研仍然主要集中在课程与教学方面,而且依然存在部分小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OECD(经合组织)2017年发布的《强势开端Ⅴ:幼小衔接》提出,幼小衔接包括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衔接、课程与教学衔接及儿童发展衔接。由此可见,课程与教学只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启动幼小衔接专项教师培训、引导多方利益主体协同共育、加强对儿童的理解与关注,都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家园校共育: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实现幼小科学衔接,仅仅依靠幼儿园和小学远远不够。家长是幼儿园和小学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关键词:问题导向,缓解焦虑
“双减”政策出台前,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班,还有一些家长给孩子“加码”,让孩子学认字、学数学运算,这些都是在增加孩子的负担。“双减”政策实施后,科学的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衔接的重要一环,是扭转家长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的观念和行为。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组织幼儿园和小学开展了研究家长心理的课题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团队发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焦虑点,主要集中在孩子的专注力、人际交往、学会书写等方面。家长虽然在衔接准备上有主动意识,但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他们多数认为幼小衔接是大班下学期的事,并没有建立起“衔接贯穿在整个学前阶段”的观念。
为让家长放下焦虑,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请来专家,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演绎日常生活中家长焦虑的典型场景,同时请专家具体分析,现场与家长对话,引导家长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幼小衔接。
在合肥市蜀山区琥珀山庄第一幼儿园园长叶敏看来,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观念转变是推进工作的关键一步,“家长参与幼小衔接亲子体验课程,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也使家长进一步理解了幼小衔接中幼儿的培养目标。”
不难发现,目前幼儿园和小学仍是幼小衔接的实施主体,家长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如何化被动为主动,调动家长群体参与幼小衔接的积极性,仍需加强科学引导。
关键词:统筹联动,协同育人
《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系统推进,应整合多方教育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对此,多地开展了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
北京市朝阳区积极探索家园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家园校点对点研究共同体,推动三方的交流、研究、评价、反馈。
朝阳区教科院学前教研部教研员冯桃表示:“我们以幼儿园为纽带,邀请小学低年级教师给家长开展专题培训,讲解孩子进入小学所需的必备素质及易出现的问题;邀请家长走进幼儿园,感受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及学习品质的发展变化,促使家长接纳和认同,进而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
在天津市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家园校三方共育是重头戏。天津市教委编印《天津市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及家庭篇单行本,各区通过家长学校、微课短视频等方式,引领家长树立科学理念,掌握具体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四川天府新区在推动幼小衔接工作中,也十分注重家园校协同沟通和共育机制,倡导园校通过运用属地街道、社区资源,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办、社校联育、品牌联创、发展联动等方法,加强区域家校社企多层次、全方位交流合作,营造科学衔接氛围。
通过上述多种方式,幼儿园和小学及时了解了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缓解了家长的压力和焦虑。
今后,各地应继续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不断创新家园校互动的形式和内容,引导更多家长参与其中,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相关内容
- 全球讯息:2022幼小科学衔接分析报告 a>
- 热资讯!别让家委会沦为学校违规收费“白手套” a>
- 全球滚动:2023国考今天开始打印准考证 a>
- 体育、艺术等校外培训规范化了 a>
- 全球速递!职业教育须建立自己的“先导区” a>
- 播报:2022年国家铁路完成客运发送量16.1亿人次 a>
- 甘肃省高速公路实施差异化收费 绿牌新能源最高能省50%过路费 a>
- 比亚迪技术加持 创维汽车2022年总销量21916台 a>
- 全球新消息丨小器件大能量 惠伦晶体擦亮先进小尺寸系列“金名片” a>
- 当前热讯:多地推进数字经济立法 数字经济发展挂出“作战图” a>
- 环球视讯!杭州湘文:跨越山海,逐梦未来,电子元器件国产化计日可待 a>
- 信用卡拖着不还可以申请费用减免吗?信用卡实在还不上多长时间还上没影响? a>
- 信用卡没有能力还清停息挂账申请方式 信用卡还不上配偶什么情况下也会被起诉? a>
- 信用卡实在没钱村委会贫困证明有用吗?信用卡拖欠多久银行要联系家人? a>
- 信用卡很难还清多久有可能停卡?信用卡无力还款储蓄卡会被扣款吗? a>
- 信用卡暂时无法还清能不能减免一些费用?信用卡欠了很多还不起要来家访了怎么办? a>
- 信用卡没有能力还清会不会把微信冻结了?信用卡消费还款有困难不接电话后什么影响? a>
- 信用卡多次逾期多长时间会通知家人?信用卡欠款太多没能力还资产保全后的正确做法? a>
- 信用卡期限过了欠款一直没还怎么解决?信用卡消费还不起会采取冻结微信的措施吗? a>
- 信用卡还不了到家里走访怎么办?信用卡拖欠太久银行联系不上有什么后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