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原标题:网上“充电”要学会接收更要善于消化
朱昌俊
通过网络乃至社交平台进行自学,已是一些大学生对日常学习进行补充的常见方式。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7.4%的受访者曾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学习知识或技能,其中50.8%的受访者基本每天都用社交网络学习,28.6%的受访者每周使用三四次,11.7%每个月使用5—10次。
如调查所示,大学生在网络上的“充电”“冲浪”,方向是非常多元的。像有的是观看专家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布的课程,有的是观看学习博主分享的学习经验,有的是检索绘画、摄影等特长型技能,还有的是检索做饭、人际交往等生活实用技能,甚至有的是跟随学习博主一起线上自习。并且,其形式也非常丰富。如除了最常见的视频类、图文类、纯文字类内容,还有互动游戏类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学习内容及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供给形式,突破了传统的课堂学习限制,可以使得更多人真正各取所需。
可以说,能否高效寻找并利用合适的网络学习资源,本身已成为衡量现代人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刻度。事实上,有的受访者就明确表示,自己最初向网络寻求帮助,就是为了适应大学里和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模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在网络乃至社交平台“自学”,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能力的锻炼。同时,网络上的学习,还方便分享学习经验,甚至找到共同的学习“共同体”,形成相互激励的效果。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乐于在网络上自学,这本身是一个积极的现象。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确实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同学都反映,虽然很多“知识点”可能在网络上稍微检索就能找到,但是网络世界的信息供给是无边界的,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和资源筛选成本其实是很高的。同时,还可能被各种本不需要的信息所干扰。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专注性,并掌握合适的方法,学习效率很可能较低。此外,更重要的是,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本身可能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再加上大数据的智能推荐,如果不具备严谨、理性的信息判断能力,习惯了一股脑全盘接收,这样还可能会被“带偏”。所以,网络自学的门槛看似很低,但要真正将资源“为我所用”,转化为足够的学习效果,还是需要个人摸索出科学的方法。
同时,必须正视的一点是,网络上的信息或学习资源供给方式,很多都是为了契合传播惯性和个人的信息接收惯性,这决定了它们中的很多内容都可能是浅层次的,或者说是“二手”的。在学习过程中,当然可以借助这些信息去帮助掌握和理解一些“深刻”的知识,但是如果完全依赖于网络信息的“投喂”,甚至不自觉地产生“自己都懂了”的幻觉,它也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如当前非常流行的视频说书节目,当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大学生如果完全以观看这类节目来代替阅读,显然是不妥的。总之,网络自学是很方便,但是也要警惕习惯了走“捷径”,而忽视了学习本身所必须经历的自我探索以及自我消化的过程。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关键词:
相关内容
- 网上“充电”要学会接收更要善于消化_报资讯 a>
- 每日简讯:山西省吕梁市朝阳小学:系列课程让学生阅读“可持续生长” a>
- 环球最资讯丨好的教育虽然“慢”,但值得期待 a>
- “中国鲍鱼之乡”连江:发力精深加工与预制菜新蓝海 a>
- 5月10日连豆粕早盘下跌 a>
- 世界热议:吉林省2022年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第三批)形式审核结果的公示 a>
- 《内蒙古自治区2021-2023年农机补贴额一览表(部分品目、档次补贴额调整)》公示 a>
- 全球观焦点: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对2023年第一批投档违规企业和补贴产品违规经营行为处理的通知 a>
- 环球信息:四川省2023年第一批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投档产品形式审核情况补充公示 a>
- 全球今热点:河北省对2021-2023年第六批农机购置补贴违规投档有关农机生产企业进行约谈的函 a>
- 区药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获全国通报表扬_实时 a>
- 雅万高铁建设有序推进 a>
- 近十二亿份“小份菜”的启示-环球报资讯 a>
- 当前讯息:【走进区域看发展】数说双城记②:7组数据看“双城” a>
- 【乡村振兴进行时】非遗为发展添底气 a>
- 逐浪数字“蓝海” 看点 a>
- 省下1000万!天合光能至尊670W组件助力面粉厂降本节能减碳|天天观察 a>
- 上海:6月30日前置换纯电动车补贴1万元 a>
- 哈医大四院松北院区眼科、耳鼻喉科多学科联合助耄耋老人重见光明 a>
- 今日要闻!突发!一表演者空中坠亡,知名景区通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