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商网
消息!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谈新版《荔枝颂》:粤剧“正青春”“正时尚”
发布日期: 2023-06-30 18:38:57 来源: 南方农村网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谈新版《荔枝颂》:粤剧“正青春”“正时尚”,时长共2分01秒)

荔枝


(资料图)

身外是张花红被

轻纱薄锦玉团儿

入口甘美

齿颊留香世上稀

什么呀

可是弄把戏

请尝个新,我告诉你

这是岭南佳果靓荔枝

果中之王,人皆合意

……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领衔出演,新版《荔枝颂》MV正式上线!)

6月15日,由南方日报社、南方农村报社、广东粤剧院联合出品,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领衔出演的新版《荔枝颂》正式上线。这首在广东流传六十多年、展示了岭南荔枝季风情画的粤曲IP,在融入“国潮”的元素后被重新演绎,展示了粤剧的无限生机与万般风情。

“从未听过粤剧,但觉得很好听!”“好听!”“经典永不过时!”……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曾小敏第一次大胆做改编。此前曾小敏凭借《白蛇传·情》里的“白娘子”一角在B站火爆出圈,一双水袖让年轻人看到了极致浪漫的东方美学。

曾小敏一直致力于粤剧这一瑰宝的传承与创新,不断为粤剧开辟新的发展路径。近年来,曾小敏将目光投向乡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她还曾经提交多份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提案。如何用粤剧讲好广东乡村故事?近日,曾小敏在接受南方农村报专访时谈到,“希望通过更多的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改变粤剧观众老龄化局面”。

创新:以更年轻的方式推广粤剧之美

问:新版《荔枝颂》的改编做了哪些尝试?

曾小敏:粤剧也可以很潮,也会被年轻人所热爱。应该说看粤剧或者喜欢粤剧的人,一开始可能接触最多、最快入耳的曲子就是这首《荔枝颂》了,它有着浓郁的粤剧传统味道,音域很广,情绪高昂,是唱粤剧开嗓子最好的曲子之一。

粤剧“正青春”“正时尚”。新编的粤曲《荔枝颂》在原曲的基础上,融入了创新元素,把传统粤剧的优质基因结合当下的时代审美,由我和八位优秀青年演员一起演绎,以更年轻的方式推广粤剧之美,即使从未接触粤剧的听众也能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剧的喜爱之情。

粤剧作为传统文化,具备时代竞争力、时尚感染力,与当下表达方式的融合会产生无数可能,只有创新才能让“古老”粤剧扣动年轻人的心弦。我希望能在年轻人心里播下粤剧的“种子”,让更多人了解粤剧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问:《荔枝颂》唱响了广东荔枝的风情与画意,您如何看待这首粤曲在当下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曾小敏:作为“岭南四大佳果”之一,荔枝有"果王"之称,它色香味俱全,果儿大又圆、嫩又甜,美好的味道让人人向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900多年前,当时的“顶流网红”苏轼就这样为荔枝“带货”,字里行间由衷透露出对荔枝的喜爱。

广东人爱荔枝,一颗荔枝古意无边,为乡村、为全社会创造无边价值,广东荔枝有300多个品种,妃子笑、糯米糍、桂味为主要品种,它不仅是特产水果,更是广东乃至中国人记忆中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是联结中国人民与各国友人的甜蜜使者。

粤曲《荔枝颂》是半个多世纪前,由广东粤剧院编剧名家陈冠卿先生创作,并由著名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老师演唱的,一首脍炙人口、享誉粤港澳以及海内外华人地区的粤曲,当中运用了听众熟知的粤剧板腔“七字清中板”,《四不正》《步步娇》《耍孩儿》等曲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造,以小段新创乐曲穿插其间,有机融合,生动地呈现了在荔枝丰收季节,小姑娘在街头卖荔枝的热闹场景。

在1957年莫斯科第6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红线女老师演唱了此曲并获得巨大成功,之后,这首以粤曲唱颂“南国荔枝红”的《荔枝颂》,四海闻名,成为经典。

《荔枝颂》这首曲承载着岭南人的甜蜜,无论是荔枝本身的色与味,还是采荔枝、卖荔枝、尝荔枝的画面都会让听众陶醉在簇红拥绿的荔枝时节中。装扮好的那一刻,我就成为了那个卖荔枝的小姑娘,一腔一板都表达出对荔枝的自豪和赞赏。

我觉得粤剧既是一种文艺样式的演绎,也是一种重要的、符合区域文化认同的审美活动,它能满足人们的情感诉求,保留族群的文化记忆。广东粤剧院会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创作优势和推广优势,让粤曲《荔枝颂》继续传颂下去。

传统、初心,都是我们必须传承也是必须发扬的,荔枝的甜美味道,是岭南人的味觉回忆,是岭南人思念故乡的精神载体,是每个人的挚爱,也是每个人的情怀。我们希望通过大胆的尝试,以更时尚的方式推广粤剧之美,让粤剧年轻化,走向年轻人。让粤剧艺术“活”在当下,“活”出个性,“活”得精彩。

传承:用精品粤剧讲好广东乡村振兴故事

问:在您看来,应该如何用精品粤剧讲好广东乡村故事?

曾小敏:用精品粤剧讲好广东故事,是我近年来一直致力的工作。我们依托南粤各地的人文、历史,在充分深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打造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作品。

比如,佛山三水的《三水女儿·红头巾》,佛山禅城的《鸿胜馆》,东莞的《东江紫荆红》,深圳的《风起南粤》,茂名的《谯国夫人》、肇庆的《独立团长》……我们用剧目展现各地的人文风俗,利用粤剧的影响力宣传各地文化,这也是促进当地文旅发展的一大途径。

岭南文化底蕴深厚,可挖掘的空间很大。接下来,广东粤剧院将推出《张九龄》《最是女儿香》两部新作品。《张九龄》会再现“岭南第一人”张九龄排除万难开辟梅关驿道的故事,《最是女儿香》则以粤剧形式演绎莞香传承发展的故事,全新解读莞香精神与东莞城市文化,以此展现广东乡村振兴新风貌,实现传统与时尚、戏曲与科技的“有机对话”。

问: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而岭南文化的根文化和农耕文化密不可分,您认为粤剧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发挥的空间?

曾小敏:粤剧以一种立体的、复合的艺术形式,延续了民族记忆,传承着岭南文化的精神品格。同时,粤剧用富于美感的表现形式、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把勇敢坚贞、惩恶扬善、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怀等优良的文化价值传播给观众,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精神文明的供给者,要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维,发挥粤剧的文化滋养、社会教化的作用,创作更多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更多年轻人愿意接受的粤剧精品,为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提供精神层面的赋能。

【策划】严亮 李贺 麦倩明 王伟正

【统筹】李培 樊静东 祝燕彩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樊静东  常秦 南方+记者 王涵琦

【脚本】陈佳纯

【设计】莫淑霞

【剪辑】程麒

关键词: 曾小敏 粤曲 正青春 荔枝颂 岭南荔枝季

相关内容